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知识>

说古琴之《古》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8-12-18  

  我们今天说七弦琴,总要在“琴”前面加一“古”字,以免表达不明确,因为钢琴、小提琴、吉它、筝等乐器也都是可以被称之为“琴”的。而在古代,人们对七弦琴的称呼多用“琴”这一个字,没有人会产生误解。如果在古代诗文里有“古琴”这一提法,那此处所谓的“古琴”便不是指这种乐器的统称,而是实指这一张年代久远的乐器。不像我们今天,一张刚做好三天的琴,我们也会称之为“古琴”。

  可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便在古代,人们说起七弦琴来,也总把它与“古老”、“陈旧”、“遥远”等涵义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件乐器,往往越“古”的琴越好,目前存世最好的琴是唐琴,而宋、元、明、清依“年龄”质量递减。年代久远的琴,火气小,燥气少,声音淳淡松透。但并不是说年龄越大的琴就越好,作为物质材料,老到了一定的程度,衰朽了,火气倒是小了,但精神气也一并失去。所以冷谦在其著名的“琴有九德”中提到“古”时就很辩证地指出:“'古’,谓淳淡中有金石韵,盖缘桐之所产得地而然也。有淳淡声而无金石韵,则近乎浊;有金石韵而无淳淡声,则止乎清。二者备,乃谓之'古”。这是由乐器角度说琴。作为音乐的一种境界,“古”更是每每在古人心目中作为高标。

说古琴之《古》

  每回在诗文里看到古人说琴,总有一种与我们今天对古琴的感觉很相近的感觉。琴对于古人来说,好象也是一种过去时的东西,他们一再地在诗文中感叹这种乐器不被重视、与时尚的格格不入。而且,这种哀叹甚至延续了至少上千年。似乎每一个时代弹琴的人表达的都不是这一时代自身的精神趣味,而是对“古代”精神、品格、境界的追慕。

  “古”从时间上看,是与“今”相对的。其内涵比较复杂。当古人叹息古韵不在时,其实并不只是简单地对古琴音乐少有人弹少有人听的音乐趣味变化的遗憾,而是对琴道不存的悲叹,是对社会道德、人格操守改变的不满,是对具有超越的精神品格的音乐、趣味被功利、浮薄之心取代的感伤。

  唐代是个昌明繁华的时代,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似乎对古琴少有人问津的不满特别多。白居易说“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五弦弹》),在他看来,古乐“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是一种享受。李白听蜀僧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是形神飞越无可比拟的体验。但是,有这种喜好的人毕竟是少数。刘长卿诗曰:“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诗》:“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为什么当时人对古琴音乐没有兴趣,其原因白居易自己是清楚的,古代音乐淡泊简朴,不合时人的味口,他们喜欢的是热闹响亮的羌笛与秦筝。从诞生之日起,古琴似乎注定是寂寞的。作为一种娱乐,每一件乐器都是时代风习的产物,是一个时代最普遍情趣的传达物。听得人多、喜欢的人多,它就有存在、热闹的基础。唐代那么恢宏,有那么多热情要渲泄,有那么多欢乐要播撒,来来往往,喧腾繁华。琴的声音那么小,意思那么淡那么深,非静听深思不能得其旨趣,谁耐烦得了!而羌笛和秦筝不同,它们的音量大,嘹亮,开阔,用以传达唐人的声音、动静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战争时代,金戈铁马,正宜关西大汉粗犷地横扫铁琵琶;倚红偎翠之地,浅吟低唱,只合细敲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移山填海,要的是震天的号子;焦虑狂躁,摇滚最好打发。人们忙忙碌碌、熙来攘往,无非要顺应潮流、与众共醉、与世浮沉,大家都明白,这就是命,要顺命,否则便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能在生活的边上两手空空、满心褴褛地发呆,别人见了,以为你莫非有病。生活是需要交换的,有的东西也古,比如谁要是家藏一件商代的青铜鼎或宋代的汝窑瓷器,现在的好东西一定是巴不得与您交换的。而琴的品格,是不肯与任何东西交换的,所以只能寂寞。

  明朱邦《空山独往图》

  题诗云:

  空山独往有心期,

  开遍瑶花负所思。

  天阔冥鸿送孤啸,

  日夕云深归去迟。

  古,距今天远矣,距时尚远矣,是时间的概念,但更是心理的一种时间尺度。好古之人,爱琴之人,不肯随波逐流,不肯相信时间可以改变永恒的美。他们固执地坚守着,心里充满悲愁,也充满欢乐。众人以为自己是明智的,因为他们现实;好古之人也以为自己不糊涂,因为他们有固执的梦想。到底是谁超越了生的病痛和烦恼,各有各的标准和道理。执着于古的人们,当然是迷恋被时间之浪淘洗之后留存下来的精华,以为它们的美得到了肯定,它们已经具备了不朽的证明,想把超越依托于这种不朽,可是这与当下的眼光不合,现在的人不爱它们,于是,古便被当下抛到了一旁,而爱古的人却正因此而超越了时俗。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称作古呢?相对于清代,明代是“古”;相对于宋,唐代是古;相对于魏晋,汉代是古。若要穷追下去,直要追到我们茹毛饮血的老祖宗不可。因此,“古”便有点模糊。但从古人对“古”的追慕中,我们可以大致明白,他们的古大概是淳朴仁义的上古。对于物质生活条件相对比较简单的古人来说,他们遇到的诱惑要比“今人”少得多,无聊情绪的消耗要少得多。春天到了,就扶犁耕种;麦子熟了,就挥镰收取;大敌当前,便告别妻子,挺戈出征。一切做为都那么自然,欢喜便欢喜,痛苦便痛苦,直接而纯粹,较少分裂。他们盼望的是未来,却又索取有限。

  “古”的这种简单,越到后来改变得越多,成了复杂的纠缠。诱惑人们的东西越来越多,在物质和精神的积累面前,人们对世界和自己都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和控制力。满眼五彩的事物,满耳纷乱的声音,使得人们眼花缭乱,心绪如麻。所以老子要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老子》十三章)。这样的五色、五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本加厉,成了越来越汹涌的的世俗洪流。

  有独立品格的琴人,不由得要怀想、追慕“古”的简单和健康,希望弹古人的谱领会古人的心怀,当然,也更有人创作新曲以传达合乎古代品质的精神。他们是以精神返回“古”来对抗“今”、走向“明天的。

  在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中,“古”也是一况:

  一曰“古”。《乐志》日:“琴有正声,有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其声间杂繁促,不协律吕,谓之间声,此郑卫之音,俗乐之作也。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淫。然则如之何而可就正乎?必也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按此论,则琴固有时古之辨矣!大都声争而媚耳者,吾知其时也;音澹而会心者,吾知其古也。而音出于声,声先败,则不可复求于音。故媚耳之声,不特为其疾速也,为其远于大雅也。会心之音,非独为其延缓也,为其沦于俗响也。俗响不入,渊乎大雅,则其声不争,而音自古矣。然粗率疑于古朴,疏慵疑于冲澹,似超于时,而实病于古。病于古与病于时者奚以异?必融其粗率,振其疏慵,而后下指不落时调。其为音也,宽裕温庞,不事小巧,而古雅自见。一室之中,宛在深山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此能进于古者矣。

  为了说明“古”,徐上瀛借用了“雅”来解释其涵义,那么什么又是“雅”呢?在“雅”况中他说过:“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这是说,不管有没有人理解、是否得到认可,只要能通过琴表达自我心怀,就够了。这就是“雅”。可见,古、雅就是不与时风、俗流相合。但是,与时俱进、随波逐流者往往活得有精神,因为人气旺,热闹。而慕古者不免自绝于众人,跑到逝去多年的古人那里进行精神的交流,除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什么也得不到,这就不免会不思进取,疲乏无聊。因此,徐上瀛把那种有只要顺时设教,只要有美好点儿像古其实是假古的表现指出来,真“古”是宽裕温庞,是内在的古朴和淡泊;至于粗率和疏慵,则是没有价值、没有精神气的假“古”,看上去与热闹的时风不一样,实则却是一路货色。

  琴是艺术之一种,而艺术总是有追新立异的特质,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取得突破,是艺术家最计较、追求的事情。琴却似乎不是这样,它把“古”作为一种标准,甚至是既基本又极高的标准。结果对琴文化造成了这样的影响:一方面它相当固执地坚守了琴的基本品质和风格,使得琴未被世俗音乐同化;但在它保持了琴的特有风格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正是这种对“古”的执着,多少影响了琴乐的发展。

  这是琴的历史事实,不可假设,优劣亦难辨。但正是在对“古”的品质的固守之中,各个时代依然有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琴乐,琴乐依然不断发展并蔚然成大观。慕古与追新之间构成的张力依然是艺术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而不是阻碍。是不是可以说,艺术无论如何发展新变,内涵和形态如何丰富,有些基本的品质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正如人的发展,不论走到什么时候,童年的清新自然都是一个重要标准。范仲淹说:“移风易俗,岂惟前圣之所能?春诵夏弦,宁止古人之有作?若乃均和其用,调审其音,上以象一人之德,下以悦万国之心,既顺时而设教,孰尊古而卑今?六律再推,自契伶伦之管;五声未泯,何惭虞舜之琴?”(《范文正公集今乐犹古乐赋》)只要顺时设教,只要有美好的心愿,只要天地之间五音不泯,春天就还会有人吟咏诗章,夏天就还会有人拨响琴弦,六律再推,艺术再新变,有些东西应该是永恒的吧?

相关文章 推荐

古琴造假愈演愈烈新手应多关注新琴
人气:106
古琴知识
古琴造假愈演愈烈新手应多关注新琴
管平湖古琴演奏曲《离骚》视频欣赏
人气:105
古琴演奏视频
管平湖古琴演奏曲《离骚》视频欣赏
吴宗汉(当代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人气:145
古琴名家
吴宗汉(当代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古琴名曲【茉莉花】图片谱及曲目介绍
人气:100
古琴乐谱
古琴名曲【茉莉花】图片谱及曲目介绍
古琴左手弹法《猱》古琴减字查询
人气:153
古琴教程
古琴左手弹法《猱》古琴减字查询
张子谦(当代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人气:163
古琴名家
张子谦(当代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人气:115
古琴知识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古琴手势教学 第十三节《右食中指蠲势“幽谷流泉势”》
人气:153
古琴教程
古琴手势教学 第十三节《右食中指蠲势“幽谷流泉势”》
古琴乐曲谱 第七级《龙朔操》许健记谱
人气:75
古琴乐谱
古琴乐曲谱 第七级《龙朔操》许健记谱
教你在夏天保养古琴
人气:122
古琴维护保养
教你在夏天保养古琴
沈草农(当代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人气:109
古琴名家
沈草农(当代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古琴曲《获麟操》乐谱
人气:208
古琴乐谱
古琴曲《获麟操》乐谱
古琴考级曲目:一级【凤求凰】古琴考级曲集
人气:120
古琴乐谱
古琴考级曲目:一级【凤求凰】古琴考级曲集
戴晓莲古琴教学——前言
人气:192
古琴视频教学
戴晓莲古琴教学——前言
归去来辞(戴晓莲)
人气:228
古琴演奏视频
归去来辞(戴晓莲)

大家都在看

古琴悦己悦人

古琴悦己悦人

在白居易的诗《夜琴》中这样写道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像这样的诗句还有近来渐喜无人听。同样是出自白居易的笔下,难道古琴 仅仅是...

古琴知识 163 阅读

《酒狂》—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

《酒狂》—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

古琴故事:《酒狂》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 酒狂,狂的非酒,是精神,是直抵内心的一种状态。酒,一种神奇的物质,以人类所需要的谷物酿成,汇集谷物精华,以液体的物质形态,直人心胸。而《...

古琴知识 222 阅读

感悟古琴六大诀窍

感悟古琴六大诀窍

既然大家都雅好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时应知道【取法乎上】的原则, 不可【得少为足】,而须尽自己天赋之力精进学习, 能力到得了多高的程度, 就学到多高,练到多...

古琴知识 114 阅读

古琴口传与谱传的互动因素

古琴口传与谱传的互动因素

试论七弦古琴随性释乐的生命力:口传与谱传的互动因素 中国的七弦古琴确实已度过了廿多个世纪的寒暑。今日各位在坊间所看到的新制七弦古琴,从乐器学的观点来看,其形制跟二千年前汉代的古琴是...

古琴知识 99 阅读

古琴弹奏出把操琴者的心胸与情怀

古琴弹奏出把操琴者的心胸与情怀

[导读]古琴历史悠久。它能够完美地把操琴者的心胸与情怀,通过琴音弹奏出来。古琴以淡静、虚静、幽静的静态美为主。古琴入静,清心、陶醉,有余音绕梁的感觉。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琴棋书画琴为首...

古琴知识 87 阅读

家学•琴传富春琴会暨第二届"元白杯"古琴邀请赛

家学•琴传富春琴会暨第二届"元白杯"古琴邀请赛

庆祝西湖琴社成立70周年暨第二届元白杯古琴邀请赛(报名方式见微信公众号古琴雅集文末) 随着富阳百姓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浓,并为了响应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求,...

古琴知识 110 阅读

大圣遗音琴 传世唐代名琴

大圣遗音琴 传世唐代名琴

大圣遗音琴,神农式,唐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琴经郑珉中先生鉴定,为中唐宫琴。音色松透响亮,造型浑厚优美,漆色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乃稀世之珍。 大圣遗音琴,神农式,唐代,北京故宫博物...

古琴知识 83 阅读

天价古琴需要知音

天价古琴需要知音

天价古琴 太古遗音琴(吴景略藏)成交价RMB20,720,000 古琴是无价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人的一种寄托。 当然,古琴也是有价的。在北京匡时2009年秋季拍卖会举办的太古遗音萧声琴韵藏古琴专场上...

古琴知识 154 阅读

古琴为什么叫“琴祖宗”?

古琴为什么叫“琴祖宗”?

古琴之美在形,在音,在韵 古琴,凝结了五千年的中式美学 一弦一柱,一抚一挑 大音希声里,是听不透的厚重和意蕴 古琴是古人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 蕴含了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学思想 好的古琴精工细作,外观古朴秀美 使人...

古琴知识 145 阅读

浅谈古琴音乐中的文学和美学

浅谈古琴音乐中的文学和美学

中国的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尧、舜到有史可查的皇帝、贵族、文人、雅士,他们或以显赫的权位,或以精美的言词观照古琴音乐,使古琴音乐...

古琴知识 201 阅读

古琴曲: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尘缘~洗涤心灵

古琴曲: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尘缘~洗涤心灵

主题古琴曲︱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尘缘洗涤心灵的佛教音乐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众生皆平等。 主题...

古琴知识 144 阅读

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与发展思考【于珊珊】

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与发展思考【于珊珊】

于珊珊:对古琴艺术传统的认识与发展思考 一、古琴艺术的文化属性 曾几何时,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稽康语)古琴与我们中华文化中君子以玉比德的早期审美观达到了高度一致,于是琴由器走向了艺继...

古琴知识 139 阅读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

古琴知识 122 阅读

琴家操琴,哪五种情况不弹?

琴家操琴,哪五种情况不弹?

所谓操琴前的准备, 就是要利于琴与心融合。 所以,在心理上的准备尤为重要。 自古以来, 琴家们往往遵循着五不弹的原则。 第一,疾风甚雨不弹。 疾风声枯,甚雨音拙,所以不弹。更因为疾风甚雨之中,人往往不能心...

古琴知识 69 阅读

古琴名家解读琴的好坏对学琴是否有影响?

古琴名家解读琴的好坏对学琴是否有影响?

近年来,古琴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与推崇,学习古琴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许多初学古琴的人都有一个疑问:初学到底要不要买一张好琴呢?古琴的好坏到底对学琴有何影响? 那么我们来看看名家是怎么说的。 工欲善其事必...

古琴知识 6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