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乐舞,流行于后代并见于古代史书的有《桑林》和《劐》(“劐”去“刂”加“氵”)。“桑林”本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性质与祭“社”(土地神)同。直到春秋的墨子时代(约公元前5世纪),“桑林”仍是万人瞩目的盛大祭祀活动。“桑林”之祭所用的乐舞,也就沿用其祭名,称为《桑林》了。《庄子·养生主第三》曾用十分流畅的笔调描写过庖丁解牛时的动作、节奏、音响“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据其间接描述我们不难知道,《桑林》乐舞既强而有力,又轻捷灵巧,而且音乐震撼人心。
《劐》(“劐”去“刂”加“氵”)在周代被用来祭祀周的先母姜,其内容应与这一祭祀性质有关。我们知道商也有一位先母,名叫简狄,传说简狄在水边洗浴时,遇见玄鸟下蛋,简狄吞下了玄鸟蛋,便生下了商的祖先契。所以《诗经·商颂》说:“天生玄鸟,降而生商。”看来玄鸟是商的图腾。“劐”(“劐”去“刂”加“氵”)字的甲骨文字形即是一短尾鸟(隹),两边加上水滴,与玄鸟翔于水上正相符合。推断《劐》(“劐”去“刂”加“氵”)的内容应与简狄和玄鸟的故事有关。惟其如此,周代才会用它来祭先母姜。
除传世文献外,甲骨文中也记录有一些祭祀乐舞,但过于简略,很难详考。例如《雩》,我们只知道它是求雨的祭祀性乐舞,而且从古代汉字的结构规律可推断,它是一种规模很大的乐舞,因为古代汉字中凡是以“于”这个符号表示读音的字,其词义差不多都含有“大”的意思。
商代音乐发展水平之高,从乐器上也可窥知一二。夏代音乐虽较原始时期有了明显提高,但夏代乐器,从相当于夏的时间和地点的出土物来看,无论品种和质量,都还没有在原始乐器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提高(希望这不会是因为至今的出土物尚不具有代表性而产生的误断)。商代的乐器却已十分神气,可算是“有声有色”的了。
相关文章
推荐
大家都在看
音乐家马勒(Gustav Mahler)的情感世界
亲爱的阿尔玛,每逢给妻子写信,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大都这么开头。这样亲切的称呼一叫就是10年。尺素频传,以寄相思,整整写了350封。 早年在给捷克指挥约瑟夫弗斯特的信中,马勒曾这样描述过心目中的伴侣应有的形象...
器乐文库 105 阅读
乐器专用术语中英对照
AMPLIFIER(AMP)放大器、扩音机 CHORUS 合唱效果器 ANALOG DELAY 模拟延时器 CLEAN 清彻音 ATTACK 打进声 CONTROL 控制 AUTO 自动 CRUNCH 嘎吱音 BALANCINC 平衡 DECAY 衰减 BAND 波段 DELAY 延时效果器 BANK 组合...
器乐文库 204 阅读
中国民族乐器之钹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 南北朝时钹已出现。《隋书音乐志》: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 346 354 ),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乐器有铜钹。六世纪初,钹在民间已很流行。《北齐书神武纪》中有...
器乐文库 89 阅读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热瓦普介绍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
器乐文库 223 阅读
四通十二笛(律学知识)
· 四通十二笛 南朝梁武帝创用的以弦律为主而辅以笛律的正律器。“通”就是弦律的正律器“律淮”,共四件,每件有三根弦。第一件称为“玄英通”,施应钟、黄钟、大吕三弦。第二件称为“青阳通”,施太簇、夹钟、姑......
器乐文库 57 阅读
音乐知识-弦乐四重奏介绍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顾名思义,就是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它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 弦乐四重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阿莱格里(1584-...
器乐文库 10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