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管乐还是一位乐器改革家.他深知笛子改良对笛子演奏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和天津民族乐器厂王国栋合作研制的调音插口笛,已在全国推广.这种调音插口作法在箫、巴乌等其他民族乐器的制作中已被普遍采用.他研制的七孔、八孔、九孔笛,也受到广泛好评.
刘管乐的一生,是与笛子形影不离的一生.即使在十年动乱中他同广大艺术工作者倍受折磨的时候,有他的笛曲《卖菜》被冠以"三自一包"加以批判的时候,他也末离开过他的笛子.他的笛音曾给他同代和后代的笛家们以很大的启示和教益.如冯子存先生的《五梆子》就曾借鉴过他的剁音枝法赵松庭先生也曾向他当面请教.他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兼课,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笛子演奏人才.直到晚年,在一次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的会议上,他还表达了希望培养学生的强烈愿望.就在辞世前不久,他还因教学而劳累过渡引起中风.......。
刘管乐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笛子艺术事业,祖国和人民也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生前曾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刘管乐热爱民族音乐事业,对笛子艺术的前景充满信心。他曾在逝世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精湛的艺术魅力的产生,首先取决于从艺者对自身艺术的热爱和潜心的追求探索。”“我坚信新一代的笛子演奏者中那批全身心地热爱并终生醉心于此的‘痴才’们,终会打破‘观众不爱听,我也不愿演;我总不演,观众更加陌生疏远’的非良性循环,多创新,多演出,使笛子艺术永葆青春,征服越来越多的新一代观众的心!”铮铮言词,感人肺腑。
刘管乐先生的遗愿一定会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