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两段变化出现了五、六两段的按音主题。经过惊涛骇浪的考验,流水具备了更加从容不迫、稳健而自信的气质,浩浩荡荡奔流入海。尾声几点泛音,使人联想起小溪的歌唱。
关于上述内容表现,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唐有一段描绘,刊载于《琴学丛书》中,可以参考。他说:“起手二、三段叠弹,俨然潺湲滴沥,响彻空山。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七、八、九段,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
全曲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以摹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中的流水,塑造为具有生命力的、人格化的感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