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郎儿本调
二、货郎儿起+卖花声+货郎儿尾
三、货郎儿起+斗鹌鹑+货郎儿尾
四、货郎儿起+山坡羊+货郎儿尾
五、货郎儿起+近仙客、红绣鞋+货郎儿尾
六、货郎儿起+四边静、普天乐+货郎儿尾
七、货郎儿起+小梁州+货郎儿尾
八、货郎儿起+尧民歌、叨叨令、倘秀才+货郎儿尾
九、货郎儿起+脱布衫、醉太平+货郎儿尾
这九段其实是一个低级形式的货郎儿与八个转调货郎儿联成的套曲。这种曲式也称为“九转货郎儿”。
“九转货郎儿”现存乐谱最早见于清叶堂《纳书楹曲谱》的《女弹》折。从此谱来看,它已有充分的表达能力,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歌词对曲调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例如“五转”中间就用一连串的比喻“恰便似”、“恰便似”把李家着火后的情景形容得有声有色,而音乐也充分发挥了移位、增减、调性变化(第二句起转入bA调)的功能,以排比的手法,使旋律一环环地表达了歌词所描绘的意境。
再如“六转”,用连篇的叠字来烘托李家被烧后富家子弟李彦和狼狈出走的凄凉情景,也很有特色。
这两段“六转”中的音乐,其实是同一曲调的变体,但它配合节奏变化的手法,如由前转的 以及句末切分等,的确造成了一种慌张迫促的情绪。
所以说,“九转货郎儿”已经不是一般的转调货郎儿可比的了。它的发展与鼓子词、唱赚,诸宫调一样,明显地展示了一条由民歌到艺术化的民歌,再迸而到说唱、戏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