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弦之所以基本上能取代了丝弦,除了丝弦质量水平的下降与时常面料断产的原因,令很多琴人都不愿再用丝弦外,最经紧是它解决了丝弦一直不能解决的大部分问题:
一、耐用,一套钢丝弦可以用上很久,不容易断弦,合乎经济原则。
二、稳定,钢丝弦不容易因为温度,温度的变化而跑音。尤其适合现代舞台演出。
三、张力较强,容易调到需要的标准音高。
四、音量较大,扩大了演奏场地范围与听众数目以及和其他乐器合奏的机会。
五、音色明亮,较容易为一般人接受,利于古琴的普及。
六、表面光滑,可以减少走弦时的杂音。
七、造弦的材料基本上是工业产品,无论供应与品质都能维持秘书室,形成生产也相对稳定,使供应不致出现断层。
钢丝弦的出现是必然的,它尤其是适合现代舞台演奏的表演形式。但钢丝弦未能解决丝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音色方面。钢丝弦的金属声太重,缺乏了古琴应有的韵味。这可分两方面来讲:
一是钢丝弦会衍生出一种金属噪音,据香港琴家谢俊仁医生研究,这是一个“纵向振动”的原因,他形容这种噪声如下:
“钢丝的金属噪音因琴而异,很多时出现在二弦,其次一弦和四弦,三弦五弦也会有,六七弦弦则较少出现。这种金属噪音强奏时尤其明显;主要出现于空弦弹奏,滚拂时也可以令听众觉得另有人在旁敲铁,有时按弦也会出现问题,严重者在按弦滑音时,可于本身高音外出现如口哨般刺耳声音。”
二是钢丝弦金属声太重,余音太长,易放难收;有时音量太大,韵味不够,使古琴浑厚古朴的味道大打折扣。传统上琴人认为弹琴最重要是琴应该有琴的韵味,如果琴声中听出有筝声或者琵琶声,琴韵不会大打折扣。也有琴家为了加重古琴的金石声而用八宝灰漆琴,但是金石声不是金属声。张了钢丝弦的古琴,甚至有时可以听得出有结他声。
我曾经问过很多从前弹过丝弦的琴家,他们很少会不同意丝弦的音色比钢丝弦好。吴兆基先生生前也认为没有选择之下,才用钢丝弦弹奏,所以他用偏锋的弹法来减轻太重的金属声,但这只是一个折衷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只能在按弦时用,强烈的金属声在弹空弦时就没有办法避免了。空弦若果出现了纵向振动的金属噪声,那就更难控制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钢丝弦弹《流水》的七十二滚拂时,很多时候会发出像连续敲铁似的声响。对喜欢丝弦的人来讲,这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缺点。所以有些人宁愿忍受丝弦的大部分缺点,也不能够忍受钢丝弦的声音。还有一点,就是用丝弦弹琴,左手琴面上吟猱往来的手感,是钢丝弦没有办法代替的。
现代新一代专业琴家由于专业要求,在舞台演出要求乐器定弦要稳定,与其他乐器合奏的时候音量要够大,音色要清亮,随时可以调到需要的各种调。遇到新作品的时候,随时都要适应特别效果与要求,这些钢弦才能达到的特点,是丝弦无法代替的。但是在一个传统的业余琴人来讲,如果排除了上台表演和与乐团合奏的因素,丝弦的缺点就会显得不太重要了。
目前丝弦最大的缺点就是达不到标准音高和杂音太大,但我们听听老一代琴人的旧录音,丝弦都能达到要求的标准音高,杂音都化在节奏间,变成古琴音乐不能缺少的韵味。事实证明两个原因:
一是现在丝弦品质的退化,是原料与工艺退步的结果,打弦与缠弦不够紧密,使琴弦松散,琴弦表面粗糙,增加杂音,如果调到标准音高,琴弦就容易断裂;
二是弹奏的功力与技巧的原因,深厚的功力,杂音也能化在指头下。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杨荫浏先生对阿炳在二胡用弦的探讨来做参考:
“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他拉起来声音特别浓厚而有力,而且毫无噪音。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思……二十几年来,学习阿炳曲调,拉得比较好的,已经出现了不少年青人。但与阿炳相比,相形之下,声音总觉得失之单薄,这是事实。可惜这一事实,在二胡界中,似乎还没有被觉察出来,而得到足够的重视。我觉得用粗弦好还是用细弦好,已是一个摆明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而是一个值得进行试验、研究的问题……还是消极地为了避免噪音,采用细弦好呢?还是积极地为了提高表现力,试试改用粗弦,练成控制噪音的功夫好呢?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