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器的组合来看,手风琴室内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手风琴组成的重奏,通常每台手风琴的左手声部相同,演奏时可由一台手风琴同时担任左右手声部,而其余的琴只演奏右手声部,或者为了加强左手声部的低音和节奏,也可一起齐奏左手声部。这种形式多见于根据民歌或其他器乐乐曲改编的手风琴重奏中,左手声部多采用传统低音的写法。这种由手风琴组成的重奏是目前手风琴室内乐中的主要形式。其特点在于:各声部音色统一,而音区和变音器的使用又形成了声部间的对比和映衬。我国手风琴重奏中有很多根据民歌改编的作品,如:《草原轻骑》(李遇秋)、《江南好》(黄立凡)等。
此外,由于国外自由低音手风琴的迅速发展,作曲家为此创作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手风琴重奏,除右手声部外,每台琴还要担任各自的左手声部,并且多用自由低音演奏,一般来说,这种重奏所用的手风琴在数量上就不会很多。
手风琴室内乐的另一类是由手风琴和其他种类乐器组成的重奏,这种形式目前在我国较少见,在国外却颇受重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其中较常见的组合有手风琴与弦乐器的重奏,如:手风琴与大提琴,手风琴、小提琴与大提琴;也有手风琴与管乐器的重奏,如:手风琴与单簧管,手风琴与萨克斯等;另外还有综合性的,如: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或加入吉它、打击乐器甚至人声等。在这些组合中手风琴为人们展现出极为新颖而丰富的表现力,既能与其他乐器相互交融,又不失自己的个性,给人以一种崭新的视听享受。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作曲家们在室内乐中使用手风琴,特别强调了它充满活力的爆发力和具有穿透力的持续音质,这种手法在下面作品中有所体现;Carmelo Pino所写的弦乐与手风琴协奏曲;David Diamond为弦乐四重奏和手风琴所作的夜曲; Torbjorn Lundquist 所写的手风琴与弦乐四重奏以及手风琴与打击乐的二重奏;Normand Lockwood为长笛和手风琴写的二重奏; Jindrich Feld 为吉它、小提琴和手风琴所写的三重奏;Mathyas Seiber为大提琴和手风琴写的《引子与快板》; Ted Zarlengo为手风琴、钢琴和大提琴写的三重奏。
第二节 手风琴室内乐的音乐风格
正如手风琴独奏曲所涉及的多种风格一样,手风琴室内乐也涵盖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手风琴产生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这时器乐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环境下,手风琴室内乐在借鉴其他器乐重奏形式的基础上,根据手风琴乐器本身的特点发展起来。从音乐风格的演变历程来看,手风琴室内乐有着与其他室内乐所不同之处。手风琴自产生以来就与大众文艺紧密相连,在民间歌舞音乐中,常出现各种手风琴重奏形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手风琴室内乐中的民族风格是最早形成的。随着手风琴专业化和艺术化水平的提高,手风琴室内乐的风格逐渐多元化,主要有民族的、古典的、现代的和流行的风格。下面将分别对这些风格的手风琴室内乐作具体阐述。
1.民族风格的手风琴室内乐:
这类作品多为根据民歌改编而成的重奏曲,在欧洲,尤其以俄罗斯为代表,“巴扬”(键钮式手风琴)被视为他们的民族乐器,常与三角琴,古斯里琴,多姆拉琴等民族乐器组成小型乐队,演奏各种民间舞曲,如《秋之梦》,《夜莺》等。此外,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德国、芬兰、瑞典等国的乡村民间都有手风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形式。这类音乐的特点是:乐器的组合形式灵活多样,常带有民俗音乐的随意性和各自的传统文化底蕴。现在这些来自民间的手风琴重奏逐渐地走进音乐厅,成为手风琴室内乐一个古老而又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