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皮亚左拉的音乐以响彻全球,不但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也获得了音乐精英们的青睐,吉尔、克莱默、巴伦博伊姆、马友友等顶尖级的演奏家都竟相演出他的作品并录制发行唱片。
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手风琴演奏者们成立了手风琴乐队,有纯手风琴组合的,也有手风琴与其他乐器组成的重奏组,乐器种类丰富,乐曲风格多种多样。如美国的UMKC乐队,由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美国手风琴教师协会创建者之一琼·索玛斯于1961年在密苏里堪萨斯大学组建的手风琴乐队,在庆祝建团40周年的音乐会上,他们展示了6张精美的CD碟片,其乐曲风格涉及古典、浪漫、民族及现代等多种类型。奥地利手风琴家华尔特·毛勒(Walter··Maurer·)建立了三支乐队,其中的维也纳室内手风琴乐队建于1967年。在多年的演奏和教学活动中,他积累了很多手风琴重奏的经验。对于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手风琴室内乐来说,他认为,有些手风琴重奏(合奏)的声部十分单调,只有两个或至多三个声音合在一起分别演奏旋律、贝司等。很多重奏(合奏)的乐谱都是从钢琴谱和其他乐谱改写而来的。而他认为,重奏(合奏)的谱必须是为手风琴度身定做的才更有意义。在美国,手风琴重奏有很多优秀的组合,它们更多的不是用四声部而是用九声部演奏。有的重奏甚至可以借助电子合成器来完成声音的融合。
此外,其他较著名的手风琴乐队有:Nürnberger Akkordeonorchester Willi Münch" (德国),"Janet Dyremose & the Danske Harmonika Ensemble" (丹麦),"Landesjugendorchester Bayern" (德国),"Charlotte Britt Hansen & Berkeroti Harmonika Orkestr" (丹麦) and "Orchestre d'Accordeon du Sundgau" (法国)。
第三章 手风琴室内乐的演奏技艺
手风琴长期以来作为独奏乐器,在演奏上具有很强的个性,但要成为手风琴重奏的演奏者,应首先通晓和掌握重奏这一体裁的特点,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性的艺术修养,既要具有较高水准的演奏技能,也应善于聆听整个重奏的交错音响,又能从整个音响中听出自己的声部并按照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发音,使之适应总的音响效果,使自己的一招一式与其他重奏者协调一致,在音乐的洪流中要具备既是独奏者又是伴奏者的能力,善于迅速地完善地从执行一种任务改变为执行另一种任务。
在重奏中,要特别注意各个声部的配合,哪些是主导声部,哪些是从属声部,主导声部在“统率”整个重奏音响的同时,还要严格服从另外几个声部联合“行动”的全局要求,并“依靠”它们追求艺术表现的完美-----这是重奏的一个重要特点。早期重奏作品(特别是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原则主要是突出上声部和低音的支柱作用,而中声部通常只是充实和声,担负陪衬音响的任务,如迪斯特多夫(Dittersdorf)、包凯里尼(Bokkerini)的弦乐四重奏和海顿的许多弦乐四重奏就是建立在这个原则基础上的,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中声部的支声旋律和对位作用有显著加强,而后来弦乐四重奏就沿着加强每个声部作用的道路迅速发展而基本平衡了,尤其在复调作品中更为明显,如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勃拉姆斯,鲍罗丁,格拉祖诺夫等大师的作品。
重奏者既要注意音乐总体上的进行,同时又要以某一声部作为调整自己演奏的基础,通常一部作品中,既有旋律性 的结合,又有和声性的结合,在主调音乐作品的织体中,重奏者很容易就能将低声部作为主要的基础。这样,对于担任低声部的手风琴演奏者来说,要特别注意掌握节奏,而在复调中,这种“主要基础”相对就不太明显,低声部要表现出旋律和支声的特点。这种确定演奏基础的作法就是要重奏者养成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以及对音乐进行中各个部分的主从关系要有着明确的认识,这也是重要的重奏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