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训练时,应从培养最基本的合奏技能、掌握最简单的协调方法,旋律与和声相结合的技法开始,才能逐步涉及其他相关因素。
第一节 手风琴室内乐演奏中对旋律的处理
旋律是音乐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具有音乐表现力的音响形式,由于重奏中每个声部由一件乐器演奏,因此重奏者应以总体把握旋律的主次之分,对作品中的旋律达成统一的认识,在一些主调音乐的作品中,第一声部担任着主旋律的演奏其余声部起着支持和辅助的作用,这时,第一声部的演奏统率着乐队,并影响着整个重奏的效果,这时旋律应鲜明突出,但同时也应把握住旋律与辅助音型之间的正确音量比例。一般来说,声部越靠近,织体越紧密,旋律与伴奏之间的音量差别就应越明显。实际运用上由一个声部全部承担旋律的作品并不多,更多的重奏作品将旋律分派给各个声部。复调音乐作品中,各声部都具有相对独立又彼此互有内在联系的旋律结构,其内声部作用扩大,各声部相对平等,同时也增强了对比度,这是以多声部的结合为基础的另一类重要重奏作品。因此,演奏这类作品时,重奏者需要具备迅速而灵敏的转接技巧,作为接奏交错进行旋律的演奏者应在前一声部未结束之时就先做好入拍准备,同时还需养成倾听别人演奏的习惯,甚至能在心里“唱”,这样将容易避免出现声部间旋律连接时的间断。除此之外,音响的力度、速度以及音色的变化等方面,也是在转接时必须注意的,尽量做到自然、顺畅,符合整个作品的音乐形象和风格的基本要求。
谱例2:《B.A.C.H主题的赋格曲》
第二节 手风琴室内乐演奏中对于和声的处理
重奏还要注意的是和声奏法,和声是每个重奏作品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它的丰富旋律的表现,增加音乐色彩,甚至还具有一定的特性。由于手风琴本身就是一件和声乐器,在参加重奏时,常同时担当旋律及和声的演奏。尤其在由两台以上手风琴组成的重奏中,左手部分的伴奏常由一人演奏,或者为了加强低音和弦效果而齐奏,这样重奏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和声听觉,还要善于根据和声同旋律的关系来确定和声的表情性质,强调音乐的调性发展,离调与转调,当然,在多人齐奏左手部分时,要更加注意彼此的统一协调,此外,由于乐曲的要求,有时每个演奏者只演奏总和弦中的一个或数个音符,这种情况多见于由古典室内乐(特别是弦乐四重奏)改编的手风琴重奏曲,如海顿、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大师的作品。
由于自由低音手风琴的使用,使手风琴重奏突破了过去只能演奏传统低音的局限,在一些国家,如俄国、德国已开始出现专为自由低音手风琴而写的重奏曲,从而拓展了手风琴重奏这一演奏形式的广度和深度,在演奏这类重奏时,要分析各和弦音的相互关系,弄清它们的艺术表现作用,并适当地分配音量,掌握好和弦音响的平衡。
谱例3:《耶稣,我的至爱》
第三节 手风琴室内乐演奏中对节奏的处理
在重奏中,演奏之间形成统一的“集体”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要作到这一点,首先就得严格按照乐谱所规定的节奏进行分声部训练,然后由重奏成员共同分析研究总谱,确定作品中节奏的规律,布局及主次关系等,如同旋律在转接的技巧一样,重奏者也应具备节奏的灵活性-----善于从“主导”节奏转入“从属”节奏。